第(1/3)页 第366章 目的与意义 现在,让我们想象一种情况。 或者说,听我叙述一个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 芊芊走在路上,怀里抱着一个崭新的拳击沙袋,那是老爷子送给她的最新款。 芊芊很开心。 她抱着那个拳击沙袋在等公交车,结果碰见了一个小孩子。 小孩子对芊芊怀里的大沙袋很是好奇。 他先是有礼貌地自我介绍了自己的名字:“姐姐你好,我叫胡胡。” 芊芊点了点头,同样自我介绍道:“你好呀,姐姐叫芊芊。” “芊芊姐姐,我能看一看你抱着的大沙袋吗?” 于是芊芊就拉着胡胡到了旁边的空地,将沙袋放在了地上,让胡胡仔细观察了一番。 胡胡觉得大沙袋很有意思,很酷炫。 于是他尝试挥拳,但动作极不标准。 芊芊干脆耐心的指导了几下胡胡,让胡胡的挥拳变得有模有样的。 她本来就是这样的性格。 人来疯、自来熟,跟谁都能玩到一起去。 就在这俩倒霉孩子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胡胡的妈妈忽然找了过来,带走了胡胡。 故事到此结束。 …… 好,现在是提问时间,一共有三个问题: 第一个,那个女生是谁? 是芊芊。 她是我们都很熟悉的那个倒霉闺女,也是故事里教小孩子打拳击的人。 第二个,那个小孩子是谁? 是胡胡。 他是个好奇心旺盛的小孩子,从芊芊那里学来了几招他感兴趣的拳击动作。 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问题: 那个女性是谁? 她是胡胡的妈。 …… 嗯,对,然后呢? 她是谁? 是胡胡的妈呀! 对呀!可除此之外呢? ……嗯? 我问你,除此之外,那个女性到底是谁? 是的,这时候的你会发现一个问题:你根本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或者说,你已经回答完这个问题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