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曰仁义。 二曰有教无类。 第二位,乃是至圣的大弟子,仁圣。 其人的核心理念,乃是性善论! 讲求的是仁义为政,方可天下定! 第三位,则是仁圣的弟子,但后来却化法入儒,制定礼法的礼圣! 其核心理念,却是同仁圣相反的性恶论。 主张的是人性本恶,所以需要自身努力,辅之以礼法纠正行为,方可至“大清明”之境。 第四位,则是确立了天人交感,开创了第一条人道文脉的董圣。 第五位,也是最近的一位,是五百年前大周中兴时成圣,以存天理,灭人欲,正心诚意为核心理念的朱圣! 这五位圣人。 和顾长生前世记忆的那些儒家圣人,倒是有些相似。 但也有细微上的不同。 但总体来说。 不管是至圣、仁圣还是礼圣、董圣,乃至于朱圣。 他们的理念,顾长生都能理解,并且吃透。 至于说赞不赞同。 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而且。 虽说没有出现那种,读书一夜,便觉头脑空灵清明一片,胸中浩然正气即将凝成的感觉。 但顾长生也是实实在在感受到。 自己的心窍之中,有着某种神异的能量,正在汇聚。 俨然,已经快要凝聚出浩然正气。 可能自己再静心读书个十余日。 便可以顺利凝聚出浩然正气,将儒道修为,也是提升到上九品圆满的境界来。 “正好,还有一个月就是府试,接下来干脆就以读书为主,习武,可以暂且放缓。” 顾长生一边沉吟规划着接下来的安排。 一边却是洗漱更衣启程。 朝着文翰楼的方向走去。 没错。 和上一次的文会一样。 这一次的开功宴,也同样设在了文翰楼。 所谓开功宴,其实也是大周的惯例。 在府试开始前,各府的府尊,各州的州尊,都会安排人举办一场宴会,预祝考生们,取得好成绩的同时,也会给他们押一押题。 不管押中与否,都是对这些举子们表示亲近的态度。 不指望他们考中之后,会不会对自己感恩戴德。 只求他们考中为官后,不会去折腾自己即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