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北伐理由-《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2/3)页

    从这个角度去考虑的话,刘放是真的有这个动机,跟大汉私通的他得想办法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一个困扰在大汉高层众人心中的谜团,算是解开了,但是吧.诸葛亮拿出这封信,可不是让大汉重臣们来讨论,密探究竟是谁的。

    “据甲字密探所报,曹叡病故,托孤于曹爽和司马懿,而根据北地其他密探回报,司马懿在曹叡病故后,亦称病闭门不出,如今曹魏军政大权,皆落于曹爽之手如此良机,我等若坐而视之,必受其咎。”

    诸葛亮如是说道。

    诸葛亮展示这封密信的重点,是想告诉所有人,如今曹魏主少国疑,虽然有两个托孤重臣,但司马懿因为之前兖州惨败的影响,到现在都只能闭门不出,军政大权都在曹爽这个缺心眼的官二代手里。

    而曹爽这个人,不会有人认为,他比司马懿更难缠吧?!

    如果不能抓住现在曹爽秉政的机会发动北伐,回头万一让司马懿重新回到朝廷中枢,那曹魏可就不好对付了。

    时不我待啊。

    “正因如此,我等才要静待时机!”徐庶却依然表达了不同意的看法,说道,“司马懿此人狼视鹰顾,必不甘于人下,而传言司马懿与曹爽不合,此二人同为托孤大臣,大权却聚于曹爽一人之手.久而久之,司马懿必有反击,彼时曹魏内乱,方是我等北伐之机也!!!”

    徐庶当然不会认为曹爽比司马懿更强,但是呢,徐庶显然也高估了曹爽。

    徐庶认为,曹爽作为曹魏宗族将领,虽然说他的能力一般吧,但作为曹氏宗族,又有托孤大臣的身份,掌权基础天然比司马懿这个外臣要牢靠一些,如果司马懿要争权夺利的话,曹爽未必没有反戈一击的能力。

    到了那个时候,曹魏必定陷入到两位辅政大臣的内乱之中,人心混乱.介时北伐,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徐庶毕竟是按照这个时代常规的眼光来看待事务发展的,他可没有开天眼,也不会知道曹爽到底能拉胯到什么程度。

    而开了天眼的那位呢.其实也觉得,再等上几年也不是什么问题。

    张溪很清楚的知道,曹叡的死,就是曹魏衰亡的转折点。

    但这个时空,曹叡死早了.现在的曹芳,才四岁左右,比历史上继位的时间还要更早。

    说真的,张溪是真的没懂,曹叡死早了,为什么还能是曹芳继位,而不是曹宇或者其他已经成年的曹氏宗族成员。

    曹叡这么精明的一代帝王,怎么会让如今已经势力萎缩到只剩下河北地区的曹魏,陷入到这么一个主少国疑的境地。

    这时候,对曹魏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稳定.反正你曹叡也没儿子,让谁继位不是继位,为什么偏要找一个才几岁大的孩子继位?!

    找个成年的堂弟之类的,他不行么?!

    张溪确实看不懂,但是吧,曹芳继位确实是事实,曹魏现在,确实是主少国疑。

    但是呢,也正是因为这个主少国疑,导致曹魏的政权是掌握在宗室代表曹爽的手里,司马懿短时间内也无法去夺权。

    毕竟,这个时候,心向曹魏的大臣还是占据大多数的,如果司马懿这个时候跟曹爽去争权的话,势必会引起那些心向曹魏的大臣的警惕和抵制你一介外臣,在天子年幼的时候,试图掌控朝廷争权,是想干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