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出兵的兵力,只有四万余人,打的虽然是蜀贼大将军关羽的旗号,但根据侦骑和细作回报,蜀贼军中几乎没有看到过关羽的身影,真正主持领军作战的人,是关羽之子关平。 虽然呢,根据这些年襄阳细作的回报,关羽确实身染重病,已经很久没有在襄阳城内露面了,他要是真的领兵出战,用关平明面领军,自己在中军帐养精蓄锐,调动士卒,也说的过去。 但司马懿还是倾向性的认为,这次进攻宛城的蜀贼,真正的主帅,并不是关羽。 理由很简单——关羽那个性子,多孤傲的一个人,就算他身体状态不行,也不可能长时间躲在中军帐不露面,用儿子领兵的。 所以,司马懿判断,这就是蜀贼虚张声势,打着关羽的旗号,实际是关平率领的一部分襄阳军而已。 而他们的战略目的,基于以上情报判断,司马懿得出结论——这帮人,并不是要真的进攻宛城,大概率,是为了策应关中战事,进行的围魏救赵之举而已。 关中的战事发展,身在宛城的司马懿,可比身在襄阳的关羽等人知道的更加详细,再加上整个反攻关中的主框架是司马懿制定的,因此他很清楚,目前关中的局势到底如何。 虽然关中蜀贼不是没有后手,但如今魏军已经占尽了先机,就算蜀贼有后手,关中主帅张溪已经被牵制在了左冯翊,至少在右扶风这边,蜀贼已经无力回天了。 因此,当襄阳军团北上,试图开辟第二战场,策应关中右扶风地区的蜀贼时,司马懿的应对策略就很简单了。 坚守不出,不予交战,拖延时间。 只要等到关中战事尘埃落定,那么荆州蜀军也不可能继续在南阳呆着,必然不战而退。 这么做,不仅能在最大程度上保存自身的战力,也能挫败蜀贼围魏救赵的阴谋,一举两得。 故此,当司马昭提议分兵镇守邓县的时候,司马懿想都没想的直接拒绝了。 只要深沟壁垒,不与之战,蜀贼能奈我何?! 但如今.邓艾那小子带领一万人突然前突,往宛城方向而来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靠着一万人就想攻打宛城?! 这种事情,司马懿是不会信的,邓艾那小子,一定是有着其他的目的。 这个小狐狸,不好对付着呢!!!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