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入疆(上)-《理想年代》
第(2/3)页
随后,杨增新通过北京袁世凯政府改伊犁新伊大都督府为伊犁镇边使署,任命广福为伊犁镇边使。杨增新为了分化瓦解伊犁革命势力,保荐杨缵绪任喀什提督兼观察使,调冯特民为伊犁驻京代表,贺家栋为省民政司长,黄立中为省财政司长,姜国胜为署哈密副将,冯特民为省外交司长,李辅黄为伊犁镇台,使伊犁辛亥革命的核心人物散居各地区,失去了力量,冯特民、李辅黄二人始终不同意议和条款,留在伊犁主持善后随后又任命冯特民为伊犁外交司长、伊塔观察使兼伊犁镇边使署政治顾问,李辅黄为伊塔镇台兼伊犁镇边使署参谋长。
杨增新在当上都督之后的一系列动作,冯、李立刻生出警觉,他们力争在伊犁镇边使署,保有军务、民政、财政、外交司等机构,不受杨增新所制约,成为杨增新的政治劲敌。
杨增新更狠的在后面。他对伊犁同盟会方面的杨缵绪、贺家栋、郝可权、徐三泰等人以各种名义,发给川资、迁返费等,欲送他们回内地。还有其他同盟会党员冯大树、李梦彪、黄立中、邓宝珊等,也通过各种名义欲胁迫他们东归。
一直对林铁长和万象春代表的安西军抛过来的橄榄枝表现若即若离的同盟会二人组,冯特民和李辅黄终于感觉到孤掌难鸣,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了。想通了之后的他们通过林铁长和万象春给鄂州革命军大元帅李想和安西军总司令林铁长发密报,表示了他们坚决执行鄂州政府和平光复新疆的正确决策。
电文称:“此间对民主主义及尊重少数民族利益之号召,早具坚强之信心及拥护之赤诚,并为之克服困难。已经决意与袁党反动政府脱离关系。”同时表示,他们,“已准备一切力量消灭反动势力,接受领导。俾每一角落共庆新生,以完成鄂州政府所领导的整个中国之革命”。
林铁长接到秘电后,立即复电同盟会冯特民,李辅黄二人组:“将军等率部起义,脱离反动阵营,甚为欣慰。希望坚持进步,彻底改造部队,为共同建设各族人民的新疆而奋斗。”
李想也当即给二人回电以嘉勉:“我们认为你们的选择是正确的你们欲脱离北京袁世凯反动政府、归向国民民主阵营、接受国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领导,听候鄂州政府及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处置,此种态度符合新疆民众的愿望,我们极为欣慰。新疆局面的转变及各族人民的团结,有赖于二位鼎力促成。尚望联络各方爱国民主分子,团结军政人员,维持民族团结和地方秩序,并和现在准备出关的国民革命安西军合作,配合国民革命安西军入新疆之行动,废除旧制度,实行新制度,为建设新新疆而奋斗。”
“秘电已经回复,但冯特民和李辅黄催安西军入疆催得急。”李想啜了一口茶,望着院外第一场春雨渐渐停了,良久才道:“有冯特民和李辅黄二人努力地帮助我们开展和平光复新疆的工作,为挫败杨增新和袁世凯窃取新疆革命果实的阴谋,赢得新疆的最终和平光复,胜券更大。”
“杨增新野心很大,和袁世凯眉来眼去,而且两湖党人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冯特民和李辅黄向南京求援,南京腾不出手,只能求我们。”曾高笑道:“这也亏金兆龙人疆后,既全面了解和掌握了新疆军政各界的情况以及起义的准备工作情况,也密切了同新疆军政方面主和派的关系,为我们及时作出关于解决新疆问题的正确决策,促进新疆和平光复的早日实现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功不可没!”
李西屏闪着眼看了看李大帅,说道:“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活动,咱们一派的势力控制南疆,又与伊犁一派达成默契,斗争中逐渐取得主动权,占据优势,新疆军政等多方面势力从暗中各自分散进行到逐渐明确表态,从默契到日益密切配合,革命众流齐汇,安西军出玉门关,新疆还不是手到擒来。”
“现在冯特民和李辅黄处境艰险,”李想道:“他们是杨增新和袁世凯矛头指向的焦点。冯特民虽然名为伊犁外交司长、伊塔观察使兼伊犁镇边使署政治顾问,李辅黄名为伊塔镇台兼伊犁镇边使署参谋长,但伊犁镇边署军队锡伯、索伦、察哈尔、额鲁特四营,能掌握大约只占四分之一的部队就很了不起啦。因此他们这次秘电十分慎重,藏而不露的,甚至对他们最亲信的许多革命同志也不明确表态。为了防止安西军入疆期间发生不必要的变故,必须要求新疆全省军民在这一伟大变革时期同心协力,努力做到:不侵害他人的生命财产;不扰乱地方秩序;不破坏民族团结;不对他人报复过去的嫌怨;不抬高物价;不挑拨军民感情;不侵害外国侨民;不侵损公家财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