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目无余子-《理想年代》


    第(3/3)页

    袁世凯看完信,眉头皱了起来,说:“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南下,希望和你们大家一起共谋统一大业。无奈北方的局面,一时无法安定下来,只有把这里的一切安排好了,我才能放心地离开。另外,我是一个快要满六十岁的人了,自认为无论才华还是能力,都不足以担当总统的重任,只希望共和国成立之后,做一个太平百姓,就已经很知足了。我不知道你们为什么要选择我这老朽之人?而且还一再的催我南下?我就不信那么大一个南方,竟然找不到一个比我更合适的人选!”

    听他口气,已是目无余子。

    不过蔡元培是只知道搞学问的人,根本没有听出弦外之音,只是说道:“先生的名声和威望,天下人都是很景仰的,这次当选,是众望所归,你又何必自谦?只是南方的军民,很想一睹你的尊容。如果你不肯南下,恐怕他们会产生猜疑,以为你有什么别的想法呢。”

    袁世凯颇显为难的说道:“北方要我留着,南方又要我前去,苦我没有分身法儿,可以彼此兼顾。但若论及国都问题,愚见恰主张北方哩。”这是袁胖子的定盘星。

    宋教仁年少气盛,见袁世凯的虚伪表面,竟有些忍耐不住,便朗声道:“袁老先生的主张,愚意却以为未可。此次民军起义,自武昌起手,至南京告成,南京已设临时政府,及参议院,因孙总统辞职,特举老先生继任,先生受国民重托,理当以民意为依归,何必恋恋这北京呢?”

    袁世凯扬眉掀髯,到是为宋教仁词锋刮目,不禁打起精神,微哂道:“南京仅据偏隅,从前六朝及南宋,偏安江左,卒不能统驭中原,何若北京为历代都会,元、明、清三朝,均以此为根据地,今乃舍此适彼,安土重迁,不特北人未服,就是外国各使馆,也未必肯就徙哩。”

    宋教仁毫不让步地道:“天下事不能执一而论。明太祖建都金陵,不尝统一北方么?如虑及外人争执,我国并非被保护国,主权应操诸我手,我欲南迁,他也不能拒我。况自庚子拳乱,东交民巷,已成外使的势力圈,储械积粟,驻兵设防,北京稍有变动,他已足制我死命。我若与他交涉,他是执住原约,断然不能变更。目今民国新造,正好借此南迁,摆脱羁绊,即如为先生计,亦非南迁不可,若是仍都北京,几似受清帝的委任,他日民国史上,且疑先生为刘裕、萧道成流亚,谅先生亦不值受此污名呢。”

    宋教仁词锋厉害。袁世凯听到此言,颇有些愤闷的样子,正拟与他答辩,忽见外面有人进来,笑对宋教仁道:“渔父君!你又来发生议论了。”

    宋教仁侧头一看,是唐绍仪,起身答道:“少川先生,不闻孔子当日,在宗庙朝廷,便便言么?此处虽非宗庙朝廷,然事关重大,怎得无言?”

    看到唐绍仪,蔡元培等均起立相迎。

    唐绍仪让座,笑道:“关于国都的问题,不妨改天召集国会时,由代表们投票表决。今日大家来这里,无非是邀请袁公南下一行,何必为了别的事多费唇舌?袁公也应该考虑他们远道而来,热忱迎接,如果能择日启程,也不辜负他们的盛情。”

    袁世凯顺杆就往上爬,笑道:“少川说的是,我应敬谢诸公,并谢孙总统及参议员推举的隆情,既承大义相勉,敢不竭尽心力,为国图利,为民造福,略俟三五天,如果北方局势稳定,谨当南行便了。”

    说毕,即令设席接风,盛筵相待,推蔡专使为首座,汪、宋等依次坐下,唐绍仪做了主中宾,世凯自坐主席,自不消说。席间所谈,多系南北过去的事情,转瞬间已是日昃,彼此统含三分酒意,当即散席,订了后会,仍由老袁饬吏送蔡专使等返至客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