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以硬抗硬-《理想年代》
第(2/3)页
李想说道:“现在的形势是各省的军队都把持在地方的当权派的手里,湖南的谭延闿、福建的孙道仁、广西的陆荣廷、沈秉坤以及其他拥有军队的地方当权派。他们虽慷慨激昂地致电南京政府,表示他们坚决反对继续停战,坚决主张立即出师北伐。”
“难道这只是假象吗?”蓝天蔚看李想话中有话,遂问道。从关外来到南方后,无论是立宪派的还是革命派的刊物报纸,他都看。他觉得临时政府在政治上也处在有利地位,南方各地军民,纷纷发布通电,要求取消议和,出师北伐有的说:“今民国已立,总统有人,诸公早定大计,直捣贼巢。”“北伐北伐,纵以吾辈之血,染成民国地图,亦所不惜。”有的说:“和约且破,已堕袁贼诡计。刻下敝军已联合五镇,预备开赴前敌,如何进行方略,速复,以免一误再误。”有的说:“北军势单力薄,调遣难周。我军朝气方新,万不可堕其延宕之术。敝军政分府现今整队北伐,一面廓清淮甸,以固我长江门户,然后与各民军合力北伐。务请我最崇拜、最亲爱诸公,持以决心,奋扬神武,毋使九仞之功止于一篑,是为至祷。”全国反对议和,要求北伐的呼声极高。
李想发出一声冷笑:“湖南焦、陈两位都督蒙难之后谭延闿任都督,立宪派人在湖南掌握大权。常德巡防营西路统领陈斌升便杀害焦达峰派去的西路招讨使、同盟会会员杨任,剖腹取心致祭黄忠浩,造成复辟惨案!福建孙道仁先是犹豫不决,后见省内外形势剧变,才表示赞成革命。广西也新瓶装旧酒,王芝祥赶走了沈秉坤,想自己充当都督,哪知谘议局改造都督时,陆荣廷当选为都督,王芝祥见势不妙,便借口出师援鄂为名,离开广西,来了南京……”
李想的大爆料对他们的震惊不可谓不大。战争,首先要知己知彼,不能让他们糊里糊涂的。
“他们实际上旨在虚张声势,以空谈代替行动,捞取革命资本,而又把议和怯战和由此而来的对袁世凯屈服的责任全部加在南京临时政府的身上。你们想想看,南京临时政府虽有中央政府之名,却无中央政府之实。不能在政治、军事和财政上号令各省,想依靠他们北伐,能顺利吗?最终只会使北伐计划沦为纸上谈兵。”
“难道就只有遂了袁世凯的野心,随着南北议和的进行,革命军北伐也便不了了之吗?”孙中山叹道。
李想暗自叹息,只凭这一句话,便知孙中山没有争雄天下的大志,或许说没有帝王称霸的野心,否则这句话应是“如何才可荡平北军呢?”或许,也正是孙中山不贪恋权势的高尚品行让李想敬佩,他稍稍肃容道:“其实南军也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而且南军有的缺陷,北军也全都有。北军当中也不尽是袁世凯的党羽,清室宗社尤为反对袁世凯,良弼等宗室子弟在满廷影响力很高。”
众人同时愕然,惊叹李想情报的细致广泛。
孙中山精神一振道:“可有虚言?”
“绝无半字虚言。”李想淡淡地笑了一下,说道,“北伐第一步,先要南京临时政府有中央政府之名,还要有中央政府之实。至于如何为之,导师大可乘势学学袁世凯的‘小站’前科,将南京这三十万北伐部队,汰弱留强,提炼十万精兵为自己的政冶资本。就凭这十万精兵坐镇中央,南京临时政府就不再是有名无实的摆设!”
李想留下的半句话是,即使北伐失败,上也可与袁氏争半壁河山,下可与阎锡山、唐继尧、陆荣廷同步,列土封疆,做个民国藩镇、一省军阀,又谁曰不可?而他湖北,不就留备这样一条北伐不成就当民**阀的后路。
“李帅,有一个问题,我想要你实话告诉我。”黄兴认认真真地对李想说。他字习东坡、文宗韩柳、熟读圣贤之书,是个高风亮节的大革命家,君子也,自然有所为,有所不为。李想割据分裂等你啊念头已经很明显了。
“什么问题值得先生如此认真?”李想望着湖南老乡黄兴说,“您只要提出,我都会实话答复先生的。”
“你一直死心主战,不愿和议,除开你对袁世凯的不信任之外,还有什么别的缘故吗?”黄兴挺身敛容地问道,那神情,全然是一副探讨中国何去何从的严肃态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