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吴郡朱氏事变一-《明扬三国》
第(2/3)页
故一直以来他都是保持守势,只要这些吴郡子弟不触及朱魁利益和计划的根本就好,其他就让他们上蹿下跳一段时间好了,可惜这次这些吴郡子弟踩到底线了。
不过,马元义记得朱老实带这些吴郡子弟前来的时候,就说了他的心中的想法,就是要安排吴郡朱氏弟子融入他的家族,为儿子增加一些出身资本,因此要马元义、赵达、吴范三人尽可能的收拢这些人的忠心。
那时,听了这话的马元义三人,就已苦笑,这是引狼入室之举,必受其害的,可惜不管马元义三人如何的提点其中的危害以及吴郡朱氏可能潜在的阴谋,朱老实早就打定了主意,要把他们草民的出身,转为吴郡望族身份,决心不肯改变,果然日子渐久,朱老实对这吴郡朱氏的信任开始慢慢超过马元义三人。
此事让三人感觉到了朱老实内心,那强烈的家族观念,事实证明他三人已经被疏远到很大程度了,今日那吴郡朱氏才敢对他们动手了。
糟糕的事情终究发生了。
马元义脸上的神色青红变换之后,最终他还是叹了口气,看来还是放弃未经朱魁授意的情况下,顶着朱老实硬去对付吴郡朱氏子弟,他算来朱魁出去北上抗击黄巾也有段时间了,应该有了一些着落,看来应该去信一封,禀明此事,之前他和赵达、吴范三人认为主公前线作战,若没大事还是不要打扰为上,不过现在应该请个指示,去稳定下后方。
马元义想定,就出声对青衣小厮说道:“走吧,先带我去看看情况。”语气带着平静,足见吴郡朱氏子弟此番闹事,并没让他慌乱。
不过收容流民,充实秣陵的人口,这是朱魁定下的大事,是不容有失的,因而才留下马元义等三人,这最有管事能力的三名手下,马元义为主管,赵达和吴范为副主管。
朱魁办理的粥棚设立在秣陵城外的渡口附近临水的地方,此时距离黄巾起义爆发已经有几个月时间了,各地离家的流民经过了几月的长途跋涉终于远远的离开家乡,很大一部分来到了江东地区,而大量的流离失所的百姓听闻秣陵这里有善人朱家大办救济活动,因而纷纷赶来者,众之又众。
一名名面色饥黄的百姓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有序的上前领一碗粥,在到旁边领一小袋米,最后再到一个会识字的执事面前,做姓名,籍贯,长处等粗略等级,以供统计安排后,看看是安排这些人去开荒,还是安排一个地方提供工作,或许是朱家的店铺,又或许是其他与朱家交好商行等等进行一系列安排。
总之不能目的只有一个,就你们可以,但是这些流民必须留下生活。
马元义与青衣小厮,径自穿过长长的粥场,来到后边的深处的粮仓,当他到的时候,那几个闹事的吴郡子弟已经先带着朱老实到了,赵达和吴范两个人正在行礼着。
“见过太公!”
两人道了声,正正经经的行了个下礼,朱老实笑呵呵的接受了。
人总是会变的,爆发富起来的朱老实自然也不落后,初时,吴范和赵达刚刚到访朱家的时候,朱老实面对两个有见识,懂五行术数的奇人先生,突然对自己礼遇,那是无比的受宠若惊,有不信,有做梦感,更有惶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