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情谊情意-《明扬三国》
第(2/3)页
“三娃天纵之资,出生有赤火相随,这乃圣人之造化,这八年以来,他的早慧,他的先而知之,还记得四年前那场瘟疫吗?尸体焚烧之策,就是三娃想出来的。”
三年前,三分之一的村民死于瘟疫,包括朱三的二姐与四弟,瘟疫爆发的地方根本没有医师肯进村治疗,只有靠那王叔公蹩脚的医术,苟延残喘。《周礼》曰“众生必死,死必归土”,人死土葬,因病而死的村民的尸体全部拖到后山掩埋,殊不知这些尸体已成了疫源的源头,使得疫病变的来回反复。
朱三假借神明托梦之言,对王叔公说到,有一白头翁,号称扁鹊,传我治疫之方,以火焚之,将任何可能带有疫病的尸体,物品一一焚烧,可绝瘟疫。
这是朱三第一次,将后世的知识带到汉代,虽然村民反对火葬亲人遗体,好在王叔公威望够高,他出面后,村民为了活命,只能忍泪听从。
至于为何王叔公会相信朱三一个四岁童子的话,其实因为扁鹊乃上古神医,这他是知道的,但村民们不知道,他家中也没医书记载,那朱三是如何知道扁鹊之名?唯有生而知之,才能解释。
“难道你们夫妇二人希望他一生都留在石岗村,埋没其才华于这秣陵小县。吾那好友之子,名闻天下,成为他的弟子,将来做那一郡太守,也未必不可能。”
“郡守?”朱老实夫妇相互吃惊了下,他们从来不敢有过如此高的期待,郡守与皇帝的区别,他们都分别不出,而县令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了不得的高官了。
他们对朱三的期望,不过是将来能够在县里做个文吏,或者亭长,县掾等等,这些就已经算他老朱家祖坟冒烟了。
“有何不可?我那好友就是江夏太守,其子虽未能子承父业,但余荫尚在,加上士林名声,他日三娃弱冠之后,便可直接举为孝廉,而非秀才,略作疏通,就可得一县县令之位。”
“届时,就可初展才华,保那一县三年风调雨顺,待上郡有空缺之际,再入曹事,郡丞不一。。。。。。”
王叔公抖着八法的胡子,口沫横溅,讲诉着东汉入仕的道途,第一步怎么做,如何外放为官,如何积累名望,在如何寻机入京,取势,累积官龄,数十年后,未尝不可做那三公九卿之位。
这一切一切,王叔公熟悉不已,朱三听了也是大涨见识,这些官场经验是前世演义与电视剧中借鉴不来的。
“前些日子你们不说了吗?三娃得异人传授武艺,除了那渡口的恶霸,足见他有自保手段。”
在石岗村,孙坚一刀斩三地痞,可没朱三幼龄除恶霸来的哄传,毕竟同村之人,有着其中半份荣誉感。王叔公听说后,却立马训斥一顿,君子岂可与小人动手,但异人授武之事,更加让他认定朱三有大气运在身。
人到晚年,神鬼怪谈,哪怕你饱读圣贤书,无数的阅历,却反而变得更加的深信,故人性使然耳。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这话东汉时期虽还没出现,但在荀子《劝学》中同样有“学不可以已”的说法,人是不能停止学习的。
“这事就这么定了,今晚好好收拾,明天就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