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白骨京观-《贞观帝师》


    第(2/3)页

    所幸,那图案的下面,有一句转第二版的话,令人们赶紧将手中的报纸翻开到了第二版上面,想要看看究竟是何事。

    “……余行商辽东,足至高句丽,见沿路沿江有山者,巍巍森然,阴气逼人。纵炎炎夏日亦觉酷寒,虽朗朗乾坤亦闻鬼哭。余多次途径此山,心中奇而怪矣。故寻人问之。乃傲然谓余曰:此虽我高句丽之山,却为汝汉人之所筑。余不解,其人道:前隋炀帝无道,三伐高句丽,死者百万,具收其头颅,筑为京观。余大惊,遂至山麓,但见风走沙去,其下白骨森森,绵延不绝,尽是我汉家儿郎之头颅,如今已成他乡之枯骨!余不禁恸哭涕零,呜呼,魂兮归来……”

    一片文章,并无多少辞藻,也无从谈起绮丽,若只拿一片文章来看,固然算不得佳作。然其朴实之语,却更叫人悲从中来,义愤填膺。

    那场怆痛太大了,伤口太深了,以至于一个朝代都埋葬在了从辽东传来的哭喊声中。时间还不远,人们还记得那段痛苦的回忆。

    有人默默流出了眼泪,有人使劲撺住了拳头,有人咬进了牙关,有人溢满了仇恨——长安、洛阳、并州、扬州、晋阳、金陵、广州……但凡有夏鸿升所开设的报馆的地方,无数人隔着地域的千万里,却都流露出来了同样的神情。

    当夏鸿升进入两仪殿的时候,正听见了一声凄凉的恸哭:“陛下,我汉家百万儿郎,如今成白骨京观,高句丽其心可诛,其心可诛啊!”

    高士廉手中紧攒着一张报纸伏地大哭,一旁许多人已是泪流满面,拳头死死的握着,连指关节都变得惨白。

    有不少前朝的老臣,和当今的将军。

    夏鸿升抬头看过去,与李世民的目光相接,微微点了点头。

    李世民亦好似微微点了下头,随即便转过了目光,似乎没看见夏鸿升一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