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签合同-《朝着帝国前进》


    第(2/3)页

    “那我也没意见!”紫荆藤道。

    “那这合同你们看看吧,字,我和岐山已经签了,手印也按了…”刘清运将手中的合同分成九份,正好对应九大股东,然后将其中七份一一放在另外七个人面前,示意众人可以看了。

    华夏目前的合同都十分简单,并不会像旧世界的商业合同那样,厚的能当一本书,需要专业律师逐字逐句的抠字眼,生怕有一个细微的漏洞没有照顾到,从而造成重大损失。

    比如刘清运拿出来的合同一共就几张纸,上面写明了各自的股份:即将成立的“新大明德”商会【注】,白岐山占股五成一,赤龙光占股两成、刘清运占股一成、紫荆藤占股半成、程璧占股半成、郑冕占股零点三成、高才茂占股零点三成……各自的责任:白岐山任会长,总揽商会大权、刘清运任副会长、其他股东只有分红权,不参与商会日常经营,但有责任为商会产品进行宣传推广……分红方案:前五年不予分红,从商会成立第六年开始享有一定比例分红,比例依经营状况和利润而定……财务监督:各股东有权在商会中派驻……股份转让:内部股东拥有优先购买权……

    一共就这么几条,而且只要这些人签了字,日后白岐山去申请成立商会的时候,只要出具这份合同,商标司的人就认,根本就不需要所有股东都到场。

    之所以如此草率,一者,现下华夏法律还不健全,本身就处处有漏洞,写的再细也没用;

    二者,现下华夏人还是很有节操的,大部分人的人品能值得信赖,非常重视信誉,一般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见利忘义。

    谁敢这么做了,保证在华夏呆不下去,到时候有再多钱有个屁用,而且合同写的太细会让人觉得有一种不受信任的感觉,会觉得你这人思想太黑暗,反而更不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同。

    不像李康所生活的旧世界,信誉什么的就是擦屁股的草纸,甚至合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草纸,说擦就擦了;

    三者,这也是李康个人思想的现实体现。

    李康以前就特别反感西方那种细致入微的所谓'契约精神',觉得契约越详细,漏洞反而越大,越容易被人钻空子,还不如大而化之,先不管这样的想法对不对,反正李康就是这么想的,他更崇尚华夏古代的商人群体,一口唾沫一个钉,口头约定都比一大摞契约来的更有信用。

    李康知道要求每个人都是圣人那是妄想,人性趋利,但他会努力营造一种社会大环境,不致使'老实人'变成贬义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