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光阴里几出谋划-《暮汉乱》


    第(1/3)页

    稍加思索,蔡邕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吾观陈宫,知礼节,论经典,虽不知其真才几何,然其既得陛下授命,当有实才。”

    “吾观吕布,虽为国贼之义子,然似有悔过之意,手除国贼,认其功过相抵,今忠于天子,吾须信之。”

    “至于子,吾信汝,凭汝之才,以汝之举,来日定可登三公之位!”

    三公之位,那是什么来的?我只知大汉有个王司徒王朗,好像就是三公之一,不过后来好像被诸葛亮给骂死了。这三公之位,有那么厉害?

    不能多想,还是处理好眼前的事为好。

    “蔡公可知这陈宫从而何来?”

    蔡邕摇摇头,确实不知。

    “这陈宫,本为曹操曹孟德账下谋士,为攻洛阳时从军军师。后战败被擒,得少帝真于洛阳,故居于此处。”

    “那此人虽有害君之过,然非故意之举,又因天子,身居贼城,实乃忠义。”

    “可为何曹操仍不往洛阳见君?某已多次见其偷寄书信,除去书与曹操,瑜想不出还有他人。”

    “瑜不见城中黄巾?”

    “公不见府内天子?”

    蔡邕哑口不语,这一问题他已经不想再做多辩解。

    “再有,方才瑜只问天下人,不曾指名道姓,可那陈宫心中有鬼,只道曹操,故而坚定瑜之心意,陈宫此人,定有蹊跷。”

    蔡邕思了下刚才在书房中,陈宫说过的话,记忆犹新,回放一遍,合乎情理,再想一次,似有些许不妥,可也无碍大雅,不觉有何奇异,可见这孩子不似在说笑,遂问之,

    “小瑜以为如何?”

    向一个小孩问策?看似滑稽的背后,却藏着诸多的心酸与无奈。

    “瑜以为,方才瑜之策,尚可行,不过需做些小小改动。”

    “计将安出?”

    “方才瑜说,以先生之名,昭告天下,确有不妥,然天下有不心之臣,也必有忠心之臣,瑜以为,若以私信寄之,可保万事周全。”

    蔡邕沉吟一声,眉间紧蹙,心中涌上无数难题,最后化作一问,

    “小瑜何辨人之忠反?方才尔亦说过,人心难测!”

    张瑜听后,咧嘴一笑,你不知,我知,虽不知史书真假,但是总比胡乱瞎猜好上不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