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无声(二)-《亲君笧》
第(2/3)页
那老者毕竟是年长许多,怎会看不出他眼中的犹疑,当下只是微微一笑,点头道:“您说的没错,天命自然会眷顾他所选定之人,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又怎能预知呢,方才我也不过是痴谈而已。”
寄奴面上微露失望之色,然而他心内只觉得这老者对自己并无恶意,便压低了声音说道:“不满您说,这城中有我十分重要的亲人,我是必须要进城去的,方才我见城门西南角火光较少,可见那处防备较松,若是您的伙伴们能帮我将柴火堆在西面城门处,一旦火起,附近的军队定然会来查看,届时乘隙从南门入城,便十分稳当了。”
他顿了顿,又说道:“只是我怕不能说服他们,若您能帮我劝说一番,想必就无碍了。”
那老者悠悠点头道:“声东击西,的确是好计谋,不过您可曾想过,若是城内守兵不让您入城,您要待如何?即便您入城了,城主若是不信你,以为你是敌方奸细,您又待如何?”
寄奴眼中的神采顿时一滞,愣神了一下才摸了摸头说道:“我还真是没想到,这又要如何是好?”
先前他只一心想着要怎么进城,至于城内的形势,他却并不清楚,这样一想,还真是个问题。
他为难地望着那老者,却见对方眼中的神色精明朗然,显然是心有成算,心中一动,忙恳切地问道:“您可是已有良策?还请您为在下指点迷津。”
那老者似笑非笑地瞥了他一眼,似有所指地说道:“你我能在此地相逢,也可算是有缘,老朽原已隐居多年,不想轻易踏入凡尘,然而毕竟是……”
他没有继续往下说,而是转头望着西北隐隐的火光,慢慢地吟诵了起来:
“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这是昔日蔡文姬被掳入匈奴之后所作的赋,充满着忧思和对故土的怀念,在当时曾被文人们交口相传,颇为称道,然而即便是今日读来,也令人颇有感慨。
那老者语声沧桑,吟诵的声音甚是优美好听,却充满着哀伤和忧愁。
寄奴受他的感染,也不由得叹息道:“虽然在下出身低微,却也不忍见北地为羌狄所侵,而朝廷和贵族门阀们却偏安江东,竟是只顾着内斗和争权夺利。”
有权有势的人们不思进取,而他满心的壮志却没有办法去一展身手,毕竟东晋以门第为先,像他这样出身普通的男子,想要跻身高位,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