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有闻(一)-《亲君笧》


    第(2/3)页

    庾氏就更不用说了,晋廷东渡后多位后妃皆是出自庾氏,从明帝开始便执掌大权,对于想要夺权篡位的桓温来说,他们不啻是最大阻力,不对付他们,又要对付谁?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刘寄奴猛地起身,惊讶地问道:“难道您的意思是,名士之所以是名士,不过是收敛了自己的锋芒而已,是因为他们想要用这样出离尘世的姿态,来避开旁人的猜忌和追索而已?”

    刘穆之见他眼中恢复了光彩,悠然点头道:“这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要知道,朝堂之上的迭代更替比之气候季节之变幻更是风云莫测,那些站在高位的士族若是不能把握好与掌权之人之间的平衡关系,便很有可能招来灭顶之灾,近在眼前的,司马道子不就是因为与太原王氏相争,最终被姿名轻小的王雅给渔翁得利了吗?”

    他悄悄地观察着寄奴的神色,淡淡地说道:“当年的王丞相,先前的谢太傅也是如此。王导死后,王氏一族再无能担起重任之人,即便是嫡出的王珣也只能在桓大司马帐下默默做一个小主簿。而谢太傅在世之时诸谢皆富贵,出行的车马轰隐交路,即便是平民也忍不住指指点点,谢安去世之后呢?如今一时齐名的王谢都不再是往日气象了。您倒是可等着看看,这王谢二族,不过是身死族灭,抑或是屈身以事来者而已,仅此两种选择。”

    他似是自言自语地说道:“自汉末以来,如今之世,已不再是君君臣臣之世道,群雄纷起,动乱頻生,晋廷谓己为正统,然而晋廷之由来,不也是源起于司马氏之乱政篡朝吗?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就连陈胜吴广那些粗鄙之人,尚且懂得这浅显的道理,为何您却拘泥于世人的目光,而没能看穿表象背后的真实呢?”

    这话说得十分大逆不道,寄奴不由得侧目以视,然而他胸中却隐隐有一种热切,十分认同这话。

    帝王将相,宁有种乎?

    世人皆云,宁静淡泊者为最优的品质,其目的,难道不就是想让旁人“不争”吗?

    那些出身贵胄的贵族们,自然是不用去争,便自然而然能得到姻亲族人的美誉,而自己这种出身微寒之人,即便是再有能力,一旦崭露头角便会被时人议论纷纷,趋前便是“争名夺利”,谦退便是“明哲保身”,总之,那些不在贵族圈子内被接受的人,怎么做都是错。

    眼前最好的例子,不就是王雅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