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万塔之城-《共筑未来》


    第(2/3)页

    放眼望去,疾风吹过的原野广阔无比,广阔原野上的伊洛瓦底江弯弯曲曲,反照着夕阳,而成千上万的佛塔都涂上夕阳的余晖,在绿色的原野上留下长长的影子,如同生命流畅的复活,轻柔地舞蹈。

    瑞喜宫塔始建于11世纪,初期工程由阿奴律陀王建造,他是第一个在缅甸推崇小乘佛教的人,也是蒲甘大规模建设的领军人物。

    瑞喜宫塔大约于1086年—1090年间由阿奴律陀王的继任者江喜陀王完工,江喜陀王被称为是蒲甘最伟大的国王,也是一个大规模建设者,他下令修建了无数个宝塔,使蒲甘成为“400万宝塔都城”。

    瑞喜宫塔是缅甸宗教建筑史上最有意义的建筑,因为在此之后缅甸全国的舍利塔均以其为摹本建造,而且它对传统缅甸宗教与小乘佛教的关系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瑞喜宫塔高40多米,四面各有一铜亭,亭内各有一尊精美绝伦的立佛。

    宫塔塔顶高耸,带各种装饰,塔周围有无数小塔和亭台,其中有一座名为“37圣灵”的厅堂深受游客喜欢,传说圣灵阿奴律陀王将代表缅甸宗教圣灵的37个人物雕像放置在塔的最低层,后来这37个雕像被移到平台东南部的一个小厅堂内并取名“37圣灵”。

    悉隆敏罗神庙也被称为“狄罗明洛佛塔”,坐落于曼德勒省的蒲甘,建造于狄罗明洛王的1211年,为蒲甘最后建造的大寺庙之一,是蒲甘最后一座缅甸风格的塔寺。

    关于悉隆敏罗神庙的建造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修建这座塔寺的蒲甘王因为在这里从五个兄弟中被立为太子,因此把他的塔寺建在这里。在距离佛塔很远的地方就可看见耸立在田野中的悉隆敏罗神庙,神庙高46米,由红砖建成的精美外表虽然历经风雨,但是依然风采犹存。

    虽然塔寺在1975年地震中损毁,但是得到了良好的重修,原来的壁画还残存了不少,仍可供游客观赏,神庙分为三层,在一层和顶层还可以看到四尊朝向不同方向的佛像。

    在悉隆敏罗神庙的外部还可以欣赏到石膏雕模和砂岩装饰,精美无比,墙壁上依稀可见当年为了保护神庙免受损坏而绘画的天宫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