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霸权-《大宋第一匠户》
            
            
            
                
    第(3/3)页
    林近没注意过这件事,不代表王语嫣没惦记过,哪个大臣家有女儿待嫁她早打听的一清二楚了。
    王语嫣将林逸拉到房间里,给他看了一摞画像。
    “逸儿,快跟娘说说,你看上哪个了?”
    林逸很无语,一时之间被问的有点尴尬,不过这些画像里确实有他心仪的一个女子,她也在书院里读书。
    林逸红着脸道:“王......王堇。”
    “我儿好眼光,王尚书家的长女人生的端庄,聪慧异常,为娘回头让你父亲赐婚。”
    “孩儿去看看祖母。”
    林逸落荒而逃。
    王语嫣拿着王堇的画像,去见了林近。
    林近仔细端详着画像,王堇是王安石的长女,今年十四岁,倒也般配,只是现在成亲太早了点。
    “先定下来等两年再成亲吧!”
    王语嫣道:“逸儿要动身去东方岛,拖不得。”
    林近回道:“他想去也要朕允许才行,告诉他等两年成了亲再去。”
    王语嫣知道林近对孩子的成亲年龄很在意也就不敢多言了。
    林近并没有下旨赐婚,而是拜托王珪去王安石家说媒。
    王安石和夫人有些犹豫,毕竟女儿嫁给东方岛主,是要去海外的,一旦人跟着走了再想见一面可就难了。
    王珪问道:“介甫不愿意?”
    王安石为难,只得道:“禹玉容我我回头问堇儿再回复吧!”
    “也好,那我就多等一会儿。”
    王珪显然得不到准话不准备离开。
    王安石无奈只得派人去皇家书院将王堇喊回家中。
    王堇听到要给她定亲,顿时低着头扭捏了起来。
    王安石问道:“你不准备问问是谁?”
    “啊?谁?”
    难道不是林逸吗?他今天还跟我保证过要娶我的,应该不能是别人吧?
    “是将来的东方岛主,你自己愿意不愿意?”
    王堇与林逸在书院里关系好的很,否则林逸也不会一下指出王堇的画像。
    “女儿觉得可以,他人还不错。”
    王安石的夫人闻言气的直哆嗦,“你个死丫头,可知道嫁给他要去东方岛?去了还能回来吗?”
    王堇道:“怎么不能?女儿听说过,咱大宋的铁船在海上跑的飞快,大宋去东方岛又不远。”
    王安石叹道:“罢了,既然你自己也要愿意,这门亲事就定下来吧!”
    王夫人被这父女俩气的身体发抖,“你......王介甫可真舍得啊!”
    “不舍的又如何?官家请了媒人你还敢拒绝不成?”
    “拒绝又怎么样?王介甫你当初的执拗劲呢!”
    “女儿自己也愿意,这事儿就这么着吧!”王安石气的一甩袖子走了。
    王夫人气的一跺脚,又将怒火撒到了王堇身上。
    此时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走了进来,王堇急忙躲到他身后,“哥,帮我拦住母亲。”
    少年正是王安石的长子王雱。
    王夫人道:“雱儿别护着她,看我不打死她。”
    “母亲到底怎么了?”
    “她要嫁给林逸,你说我能不生气吗?”
    王雱与林逸同岁,也在书院读书,和林逸是非常熟悉的。
    “林逸人很好呀!嫁给他有什么不好吗?”
    王夫人气蒙了,她一叉腰道:“堇儿嫁给他要跟着他去东方岛。”
    王雱劝道:“坐轮船很快的,母亲你不了解外面的世界。”
    “就是!”王堇,说完就跑。
    “死丫头,你别跑。”
    王安石将同意订婚的意思告诉王珪后将他送走了。
    王珪是巴不得王安石不同意呢!
    他家里的女儿也是待字闺中啊!
    林逸在书院里风评非常好,想嫁给他的女子不在少数。
    王珪倒也不眼红,反正官家儿子多,自己女儿长得又不差,肯定有机会的。
    林近将林逸的婚事敲定,又开始了他的侵略步伐。
    种诂在外征战多年,被任命为枢密副使,清闲了下来。
    慕容云初的大哥慕容云飞则被他启用的与侬智高带领二十万精兵向蒙古放心进发。
    蒙古此时还非常缩小,正深陷于诸部混战中,大宋此时出兵才让他们醒悟过来。
    他们这么弱小的部落如何能抵御大宋军队的进攻。
    偏小一点的部落,还没开始打就已经投降了,大宋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就把很多小部落收编了。
    剩下的大部落组成联盟跟大宋禁军在草原上玩起了,你追我逃的把戏。
    慕容云飞和侬智高得到的命令是能杀则杀不能杀就驱逐,将他们赶到天竺等极西之地。
    十万大军用碾压蒙古诸部的姿态,驰骋在草原上,根本不给蒙古诸部喘息的机会。
    周旋了许久之后,在双方第一次交火时,蒙古诸部联军就被斩杀万余人,他们不得不继续逃命。
    慕容云初和侬智高在后面穷追不舍,一路向西追出近千里地仍不肯放弃。
    蒙古诸部不得不放弃这片大草原,进入混乱不堪的阿拉伯区域。
    这里同样极其混乱,蒙古诸部只有五六万人,无法在此立足,只得再向西迁徙。
    林近得到奏报一下就心定了下来,蒙古诸部远遁,只剩下最难啃的吐蕃了。
    大宋在熙河路,经营多年,湟州的兵力一直是狄青的旧部,部署在这里就是想让他们熟悉高海拔的环境。
    当了十多年枢密使的狄青再次启程前往熙河路,目的很明确拿下吐蕃。
    大量的物资从四面八方向湟州运去,蒙古诸部被赶走,吐蕃诸部自然也感觉到危机了,他们迅速的达成和解,试图联合起来抵抗大宋的霸权。
    林近和狄青早已多次研究过作战计划,他们抱着一战歼灭对方的目的而来。
    高原地区最忌跟对方打持久战,那样大宋的军队必然会逐渐落於下风。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