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江西定-《陛下因何造反》
第(2/3)页
对士绅政策看似和在陕北时差不多,不过还是稍有变化,刑罚稍微宽松了一点,不再动辄杀头,更多的是采用流放这样的惩罚。辽东苦寒之地,台湾湿热烟瘴之处,琉球化外不毛之地,没多少人愿意去。而为了稳定大明对地方的统治,必须得有足够的汉人才行。而随着以后大明占领的地盘越来越大,需要的汉人也会更多,流放是解决人口问题的一个很好途径。
而对士绅惩罚最重要的一点,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只要犯过罪的士绅,三代以内不能成为公务员,彻底杜绝了士绅子弟把控地方政府的可能。没有了士绅子弟竞争,将来进入地方政府的更多是贫寒读书人和立下战功的退役官兵,这样就能保证朝廷对地方的严格控制。
对士绅审讯定罪的同时,还要组织人手重新丈量所有田地,抛除少数自耕农的田地,其他田地全部收为官有,丈量之后重新分给本地百姓。这项工作更是非常繁杂,需要本地百姓参与,需要强大的组织能力。好在侯景林手中拥有百十名学过算术的手下,虽然都是粗通算术,丈量田地却是足够用了。有充足的人手,只要按照实现制定好的规矩去做,完成均田自然没有太大问题。
均田的同时,还要对费家其他家产进行处理。金银粮食这样的浮财直接没收充公即可。而房屋的话,却是有些麻烦。
实在是费家宅院占地面积太大,占地数百亩,所有房屋加起来几千间,生活在费家的家奴一两千人。
而很多家奴祖辈生活在费家,若是赶出去的话根本找不到地方安身。
所以侯景林下令,撤掉费家院墙大门,重新规整里面的道路,把费家改造成为一个村庄。把大部分房子重新分给原来的家奴,而费家主宅大院,则会改造成学校,招收本地孩子入学。
以后,人口较多的村子都会设立小学堂,每个镇都会设立中学,每个县都会设立高级中学,适龄的孩子都必须读书,在以后,只有高中毕业生才能参加吏考成为公务员。
大明要想一直强大下去,必须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将来至少要普及小学教育,未来甚至普及中学教育,这是朱由检的远期规划,也是侯景林这样的新官员的施政目标。
费家除了房屋田宅钱粮财物以外,还有很多店铺工坊,数量众多。涉及到生意比较麻烦,毕竟经营生意需要专门的人才,不是没收归公就能解决问题的。
经过商议以后,秘书处拿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