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铅山河口镇-《陛下因何造反》
            
            
            
                
    第(2/3)页
    「再说一下河口镇的情况吧。」侯景林吩咐道。虽然对整个铅山县的情形,士绅们的大体情况,侯景林都比较了解,但对未来的工作如何开展还是有些心里没底,故有空总是让出身本地的刘文斌等人介绍些铅山情况。
    「河口镇是千山县第一大镇,素来有‘买不尽的汉口,装不完的河口,一说,因为河口镇地理位置太过重要。从河口镇往东经河道可往浙江,往东南可去福建。
    景德镇的瓷器茶叶,往福建必走河口镇,往浙江也可走信河,再经官道往金华,同样经过河口镇,比走长江水道往浙江要快很多,可以说卖往海外的瓷器,至少有一大半经过河口镇,其繁华远胜铅山县城。….
    而河口镇大半的商铺掌握中铅山费家手中,费家是铅山县第一大族。不止河口镇,附近的鹅湖镇等其他各镇,前往浙江福建的水道贸易,也都掌握在费家手中。整个铅山县一半以上的田地是费家的,一半以上的百姓或是费家家奴或是费家佃户。在铅山县,费家可以说一手遮天......」
    刘文斌详细的说着自己知道的情形,他是铅山本地人,家中也算是殷实人家,毕竟能读得起私塾。但铅山县完全被费家把控,历任知县也都和费家沆瀣一气,能考中秀才的或是费家子弟,或是和费家有密切关系的人,刘文斌考了五六次不中,只能无奈的放弃科举。
    实在是科举太费银子了,普通家庭根本支撑不起,为了科举,刘文斌家里仅有的十多亩地大半都贱卖给了费家......
    所以若说最恨费家的,整个工作队中,非刘文斌莫属。
    「这么说费家主宅就在河口镇了?」侯景林
    问道。
    「费家总共有三宗,分别为横林费氏,范坞费氏,费墩费氏,其中横林费氏因商而兴,在宣德年间便把生意做到了浙江、福建。成化年间,横林费氏出了一个状元费宏,后来做到了尚书首辅,才彻底发达起来。从成化年间到现在,费氏先后出过十多个进士,几十个举人,秀才数以百计,成为了铅山第一大族。现在横林费氏主宗就在河口镇。」刘文斌道。
    「整个费氏到底有多少人?」侯景林问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