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我愿称之为天选之子与天弃之子的对决!” “到底是怎样一路的颠沛流离,才配得上红月战队这种绝世好签啊?” “心疼红月一秒钟,刚被萤火剃了光头,转头就要去喂鲨鱼了。” 这种被选手们俗称为“伊甸平层”的技术。 也是近一年才诞生的新产物。 在此之前,虽然有过无数关于“元宇宙”的研发构想。 但都因为终端设备的元件性能限制。 以及数据传输的延迟问题而被无限期搁置。 而第三代粒子的出现,则完美地解决了这个世纪难题。 这项技术的原理。 是将第三代粒子作为信息传输与虚拟构筑的底层媒介。 使用者只需要通过专用的神经连接装置,授权系统读取并上传个人的基础生物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身高、体型、面部轮廓、声纹特征。 甚至是细微的表情习惯与肢体语言。 随后,第三代粒子便会在一个由庞大数据流构筑的虚拟空间中。 为使用者生成一个与本人几乎毫无二致,高保真的虚拟形象。 在这个数字化的“休息室”里,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们,可以像在现实中一样。 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互动,甚至能清晰地感知到对方虚拟形象所做出的每一个细微表情和动作。 这就是一个打破了地域与语言隔阂,专属于全民,永不落幕的虚拟派对。 但是。 一些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报告中。 也提及了第三代克莱因粒子在应用中的某些诡异现象。 报告指出,这些粒子在与用户的神经突触界面进行耦合时。 会表现出一种非线性,带有试探性的交互行为。 它们仿佛在主动探测并绘制用户神经网络的应激反应图谱。 但又极其微妙地将交互深度维持在安全边界之内。 从不越过那条界定“工具”与“寄生”的红线。 而这类未经证实的言论。 也总会被云上生命科技发布的官方声明所淹没。 云上生命科技在声明中反复强调。 “保障每一位用户的生物信息安全与个人隐私,是我们不可动摇的基石。” “所有通过神经接口上传的数据,都将经过端到端的非对称加密,并储存于物理隔离的服务器集群中。” “其安全级别远超现有的一切商业标准。” 声明中还明确指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