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杂交水稻-《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1/3)页
    圣彼得堡。
    克里姆林宫!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看着手头这封从克里米亚前线送回来的战报,脸色异常阴沉。
    “塞瓦斯托波尔,雅尔塔,苏达克,费奥多西亚……都丢了。”
    “刻赤或许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这样下去不行的,如果不能反击,英军就要打进高加索了。”
    “诸位都说说吧,大家都有什么办法?”
    亚历山大二世目光环视一圈,仿佛是在征询众人的意见。
    沙俄现任陆军部长,缅希科夫亲王闻言,开口说道。
    “沙皇陛下,如今我军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不是别的,就是军械补充不足。”
    “如果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中,我军能有足够的军械弹药消耗,那么英国佬绝对打不下塞瓦斯托波尔。”
    缅希科夫亲王话音落下,亚历山大二世微微点头,然后询问道。
    “可是,我帝国现在的工业能力实在是比不上英国,想要补充军械,便只能依赖外购。”
    “而外购的话,一是成本实在太高。”
    “二是不知道该向谁购买……”
    “实在是令人为难啊!”
    财政部长亚伦斯基闻言,开口说道。
    “沙皇陛下,我以为帝国可以继续向唐国购买军械。”
    “如今的世界,能够不在乎英国施压,照常向我们出售军械的,也就只有一个唐国了。”
    如今的欧洲,有能力量产后装武器的国家其实不少。
    英国,法国,普鲁士,奥地利等传统工业强国,均拥有这个生产能力。
    只是可惜,在英国的外交压力之下,他们不敢大规模对沙俄出口军械。
    所以,沙俄想要采购军械,其实选择并不多。
    有满足沙俄需求的工业生产能力,不在乎英国的外交压力,有胆量大规模向沙俄出口军械的,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大唐一家。
    其他国家,沙俄即便买,也只能小规模走私。
    大规模采购是不敢的!
    亚历山大二世闻言只是点头道。
    “此言不错!”
    “只是,购买军火的资金从哪里来?”
    老实说,大唐的军火,不管是从数量,质量,还是可靠性来说,都没毛病。
    先发优势,以及技术积累之下,即便是外贸产品,质量那也是全球顶尖。
    可好东西,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贵。
    大唐的军火好用是好用,可贵也是真的贵,
    沙俄这几年几乎每年都向大唐购买大批军火用于装备军队,对于这点,可谓是记忆犹新。
    要知道,如今的沙俄正处于改革的阵痛期,财政上是真的拿不出钱来。
    亚伦斯基见此,开口提议。
    “沙皇陛下,既然拿不出现钱,我们或许可以和唐国做一笔其他的交易。”
    “比如说拿土地,拿劳动力来换军火。”
    “我听闻东方大唐的藩属国日本,便通过劳务派遣,每年都能从大唐手上赚回相当数量的外汇。”
    “帝国或许可以效仿,通过向大唐派遣农奴,做劳务派遣,来赚取外汇!”
    亚历山大闻言,露出一个若有所思的表情。
    劳务派遣是一方面,土地也是一方面。
    劳务派遣当然可以做,沙俄最不缺的就是吃苦耐劳的灰色牲口,那可都是上好的劳动力。
    而土地交易,自然也可以做。
    对沙俄来说,土地当然是重要的。
    但就当前这种情况,土地却也不是不能舍出去。
    在远东割点地给大唐,总好过被英国佬打进本土。
    反正,随着贝加尔湖被大唐拿去,沙俄对西伯利亚的掌控力已经越来越低。
    如果再这样下去,用不了多长时间,西伯利亚说不定就得丢。
    与其坐等西伯利亚沦陷,而沙俄从中搞不到任何好处。
    不如干脆拿西伯利亚,去向大唐换些军火。
    尤其是东西伯利亚。
    反正如今的东西伯利亚,也没什么产出,给出去也不心疼。
    稍稍思索了一阵,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点头道。
    “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
    “这样吧,回头便派人去同大唐那边接洽一下,尽快再采购一批军火,尤其是机枪和火炮所需的弹药……”
    亚伦斯基闻言,当即点头表示明白。
    卖土地和人口这种事情好做不好说,沙皇肯定是不可能背这口锅的。
    到时候,只能委屈他一下来把锅背起来。
    随后,一群人继续议事。
    缅希科夫亲王说道。
    “沙皇陛下,在我看来帝国或许应该向前线增兵。”
    “既然我们短时间内军械和英国有差距,那么,拿兵力数量来弥补这个差距,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我们能够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英国人将很难取得突破。”
    亚历山大二世闻言,摸着下巴说道。
    “可是如今帝国内部征兵有些困难啊……”
    沙俄确实是不缺人口,但问题是,如今的沙俄正处于改革阵痛期。
    内部迷茫,风气混乱,传统的旧贵族们对沙皇的统治颇有异议,在当前这种情况下,想要征兵还真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忽然,亚历山大二世想到。
    “诸位,你们说帝国募集农奴为兵如何?”
    “以解放农奴为代价,将农奴们组织起来,前往克里米亚作战。”
    “如果帝国告诉农奴们,仗打赢了,就免除他们以及他们全家的农奴身份,我想那些农奴应该会愿意为了帝国而战的……”
    对如今的沙俄来说,废除农奴制可谓是一举多得。
    首先是可以解放生产力,推动资本主义改革和工业发展。
    其次是可以解决当前俄军前线兵力匮乏的问题。
    对如今的沙俄来说,可谓是有益无害。
    唯一可能的问题也就是利益受损的旧贵族庄园主了……
    不过,应该也问题不大!
    反正随着改革进行,那些旧贵族庄园主早已被得罪了,如今也就不在乎更多得罪一些。
    众人闻言,先是对视一眼,然后便是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亚历山大二世见此,满意的捋着自己的胡须。
    ……
    大唐,京城!
    京城郊外,一处大唐皇家农业研究所的试验田中。
    清明前夕,天气开始明显转暖。
    田地里,是一片青绿的水稻苗。
    微风拂过,卷着裤子袖子,正在亲自插秧的李奕用白毛巾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第(1/3)页